智能化的概念目前仍相當模糊,而且一般智能化常會與自動化混淆。兩者zui主要的差別,在于自動化只是單純的控制,智能化運動化則是在控制端加上數據挖掘,采集后的數據必須能無縫傳送到后端累積成龐大數據庫,管理系統再依據數據庫的訊息,分析、制定出正確決策,而這些決策同時也附加自動化設備與以往不同的功能。例如作為中國制造業自動化*品牌以及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的廣東拓斯達為例,通過中央供料系統、機械手、在注塑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,其中機械手在非結構復雜環境下的信息綜合與處理、針對復雜任務的規劃和協調的難度和影響變得突出,采用信息反饋、優化控制、協調集成的理論、方法與技術去解決,控制學科在系統優化和綜合集成方面的優勢,將越來越在智能機械手中發揮主導作用。
制造設備的智能化不只設備自我診斷,還有其他相當多功能。自動化設備要升級到智慧化,必須透過專業的硬件廠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,一般的自動化制造系統多已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客制設計,更上一層樓的智能化自然需要硬件供貨商更進一步的協助,而面對此一情況,硬件供貨商也必須加重自身原來的專業咨詢角色。
1、底層廠務自動化
在底層廠務自動化方面,現在的自動化平臺多僅具控制功能,但如果要讓設備智能化,底層的數據擷取功能勢不可少,當底層設備擷取的數據可無縫流動到后端管理系統如MES、ERP時,智慧化才有所依據,決策質量也才得以建立。在底層廠務自動化,從WebAccessSCADA系統,就功能來看,WebAccess的基礎功能包括了圖形操作接口、系統狀態動態仿真、實時和歷史數據趨勢曲線顯示、警報處理系統、數據擷取與記錄、數據分析、報表輸出,另外用戶可視狀況挑選功能模塊,組成適合需求的架構。
2、能源管理智慧化
工廠能源管理方面,近年來環境議題已成為制造業重視的議題,制造業多已開始透過綠化信息工作環境等方式,以經濟效益的方式,部署所需之信息系統架構,設法讓工廠從代工型態的營運模式,轉型為綠色工廠。
3、生產智慧化
至于生產智能化,指的是整合各種生產管理各階層的硬件整合,透過整合讓整個生產過程達到智能化目標,而在整合時接口標準非常重要,軟硬件產品都采取市場上的開放性標準,無論是設備的橫向連結與垂直整合,都可快速銜接。
4、設備智慧化
zui后是設備智能化,自動化設備除了原有的控制功能,必須要加入一定程度的功能,才能達到智能化要求,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管理、安全性、可追蹤性與節能技術等,而這些功能的來源,都必須透過生產線傳感器的建置,將所產生的訊息設備端延伸到IT數據中心的端對端企業連結架構,因此要達到設備智慧化,讓設備具有感知能力,同時配合管理軟件,讓自動化設備就有自我管理的智能功能。